肌酸激酶同工酶(CK-MB)

抗體參數(shù)
名稱 | 肌酸激酶同工酶抗體(CK-MB antibody) | |
貨號 | K68t3 | K69v5 |
類型 | 單克隆抗體 | |
宿主 | 小鼠 | |
反應(yīng)物種 | 人 | |
應(yīng)用平臺 推薦配對 |
化學(xué)發(fā)光 | 免疫層析 |
K68t3(捕獲)-K69v5(檢測) | K69v5(捕獲)-K68t3(檢測) | |
純度 | Protein A/G純化,純度>95% | |
緩沖液 | 1xPBS,pH 7.4 | |
儲存 | -20℃或更低溫度,分裝保存,避免反復(fù)凍融 |

產(chǎn)品數(shù)據(jù)
羅氏樣本符合率
用CK-MB抗體(K69v5、K68t3)制成的試紙條,檢測30例羅氏賦值樣本(濃度范圍2.17-98.4ng/mL),樣本符合率(R2)為0.9769。
樣本編號 | 樣本濃度 (ng/mL) |
檢測濃度 (ng/mL) |
1 | 2.17 | 2.47 |
2 | 2.36 | 2.27 |
3 | 3.72 | 3.64 |
? | ? | ? |
29 | 87.54 | 83.64 |
30 | 98.4 | 89.85 |
表1. CK-MB臨床對比分析數(shù)據(jù)(羅氏賦值)

圖1. CK-MB臨床對比分析(羅氏賦值)

試用申請

CK-MB臨床診斷意義
肌酸激酶分子是由腦型亞單位(B)和肌型亞單位(M)組成的二聚體。正常人體組織中常含3種同工酶,按電泳快慢順序分別為CK-BB(CK1)、CK-MB(CK2)和CK-MM(CK3)。CK-MB主要存在于心肌組織中,占血清中CK的0~4%;CK-MB有自己的亞型,包括MB2(組織形式)和MB1(轉(zhuǎn)化形式)。CK-MB2從心肌釋放后,羧基末端被血漿羧基肽酶N水解,去掉一個賴氨酸殘基轉(zhuǎn)化為血清修飾亞型CK-MB1。
骨骼肌中CK-MM占大部分,而CK-MB則小于3%;心肌是人體唯一含CK-MB最多的器官,約有15-40%;腦組織中主要為CK-BB,胃腸道平滑肌,富含CK-BB。因此不同的組織受損,壞死,血清中就有不同的CK同工酶增高。血清中CK-MB升高是公認的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和確認有無心肌壞死的重要指標。特別是對于心電圖無Q波的急性心肌梗死和再發(fā)性心肌梗死,血清中CK-MB升高具有決定診斷的作用。急性心肌梗死發(fā)病3-6小時CK-MB即開始升高,12-24小時達到峰值,如無并發(fā)癥3天后回復(fù)至正常水平。若有并發(fā)癥,如梗死延展,則酶不下降。若梗死再次發(fā)生,已趨于下降的CK-MB會再次升高,酶活性曲線形成馬鞍形。
CK-MB與急性心肌梗死(AMI)
通常血中CK-MB來自心肌,若患者具有CK-MB升高或者下降的序列性變化,且峰值超過參考上限2倍,又無其他原因看解釋時,應(yīng)考慮AMI。
溶栓治療觀察:
溶栓治療時,CK-MB早期升高及短時間內(nèi)達到峰值是AMI的征兆。溶栓治療2小時后,若CK-MB水平增加超過2倍(下壁AMI增加2.2倍以上,前壁AMI增加2.5倍以上),則提示心肌出現(xiàn)再灌注,其檢測靈敏度為85%,特異性為100%。
CK-MB與不穩(wěn)定型心絞痛(UAP)
當心肌缺血時,CK-MB常不升高,故UAP患者大多數(shù)并無CK-MB升高。此外,CK-MB用于梗死面積評價時存在一定的爭議,CK-MB達到峰值的時間與病情的嚴重程度相關(guān)而并非梗死面積,因此可認為CK-MB達到峰值早者比晚者預(yù)后好。另外當急性骨骼肌損傷時,CK-MB可出現(xiàn)低水平一過性升高,故臨床上常以CK-MB/CK小于6%作為心肌損傷的鑒別。
血清中的CK-MB質(zhì)量正常參考值:<0.6ng/ml;
AMI(急性心肌梗死)Cut~off值≥5.0ng/ml。
參考文獻
1.Ravkilde J, Nissen H, Mickley H, et al. Cardiac troponin T, CK-MB mass release after visually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in stable angina pectoris[J]. 1994, 127(1):13-20.
2.何水生, 曾艷. 肌紅蛋白、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鈣蛋白聯(lián)合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[J]. 中國實用醫(yī)刊, 2012, 39(1):34-35.oronary Syndromes[J]. Circulation, 2002, 106(23):2913.

相關(guān)產(chǎn)品

相關(guān)閱讀
- YY/T 1240-2023 D-二聚體測定試劑盒(免疫比濁法) YY/T 1240-2023 D-二聚體測定試劑盒(免疫比濁法)
- YY/T 1233-2014 心肌肌鈣蛋白-Ⅰ測定試劑(盒)(化學(xué)發(fā)光免疫分析法) YY/T 1233-2014 心肌肌鈣蛋白-Ⅰ測定試劑(盒)(化學(xué)發(fā)光免疫分析法)
- YY/T 1528-2017 肌紅蛋白測定試劑盒(免疫比濁法) YY/T 1528-2017 肌紅蛋白測定試劑盒(免疫比濁法)
- YY/T 1220-2013 肌酸激酶同工酶(CK-MB)診斷試劑(盒)(膠體金法) YY/T 1220-2013 肌酸激酶同工酶(CK-MB)診斷試劑(盒)(膠體金法)
- T/CSBME 027-2021 肌酸激酶同工酶(CKMB)定量測定試劑(盒)(熒光免疫層析法) T/CSBME 027-2021 肌酸激酶同工酶(CKMB)定量測定試劑(盒)(熒光免疫層析法)
- WS/T 404.7-2015 臨床常用生化檢驗項目參考區(qū)間第7部分 血清乳酸脫氫酶、肌酸激酶 WS/T 404.7-2015 臨床常用生化檢驗項目參考區(qū)間第7部分 血清乳酸脫氫酶、肌酸激酶
-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臨床路徑(2019年版)
- 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路徑(2017年縣醫(yī)院適用版)
- 目前BNP及NT-proBNP檢測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
- 主流廠家NT-proBNP檢測平臺的實驗室間CV
- 【一文讀懂心衰】心衰篩查要做什么檢測,都有什么意義?
- D-二聚體(D-dimer)相關(guān)血栓類共識指南匯總
- D-二聚體(D-dimer)免疫檢測及其影響因素
- D-二聚體檢測方法和檢測標準
- 肌酸激酶同工酶(CK-MB)的臨床應(yīng)用
- 可溶性生長刺激表達基因2蛋白(ST2)的臨床意義
- 心肌肌鈣蛋白I(cTnI)的臨床意義
- 心肌肌鈣蛋白I(cTnI)的測定方法
- 常見心血管標志物
- 心血管標志物專題
- WS/T 477-2015 D-二聚體定量檢測 WS/T 477-2015 D-二聚體定量檢測
- YY/T 1221-2013 心肌肌鈣蛋白I診斷試劑(盒)(膠體金法) YY/T 1221-2013 心肌肌鈣蛋白I診斷試劑(盒)(膠體金法)
- YY/T 1451-2016 腦利鈉肽和氨基末端腦利鈉肽前體檢測試劑(盒)(定量標記免疫分析法) YY/T 1451-2016 腦利鈉肽和氨基末端腦利鈉肽前體檢測試劑(盒)(定量標記免疫分析法)
- YY/T 1580-2018 肌酸激酶MB同工酶測定試劑盒(免疫抑制法) YY/T 1580-2018 肌酸激酶MB同工酶測定試劑盒(免疫抑制法)
- YY/T 1243-2014 肌酸激酶試劑盒 YY/T 1243-2014 肌酸激酶試劑盒
- YY/T 1590-2018 心型脂肪酸結(jié)合蛋白測定試劑盒(免疫比濁法) YY/T 1590-2018 心型脂肪酸結(jié)合蛋白測定試劑盒(免疫比濁法)
- 心力衰竭臨床路徑(2017年縣醫(yī)院適用版)
- 急性左心衰竭臨床路徑(2019年版)
- 臨床解讀NT-proBNP診斷界值及灰區(qū)爭議
- 【文獻分享】一種NT-proBNP替代抗原的成本效益優(yōu)化策略
- 急性及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及流程
- 血液中可溶性纖維蛋白與D-二聚體的形成及消除
- D-二聚體(D-dimer)的形成、檢測及臨床應(yīng)用
- N末端腦利鈉肽前體(NT-proBNP)的生物學(xué)特點及臨床應(yīng)用
- 肌紅蛋白(MYO)的生理功能及臨床應(yīng)用
- 心臟型脂肪酸結(jié)合蛋白(H-FABP)的臨床意義
- 心肌肌鈣蛋白I(cTnI)與超敏心肌肌鈣蛋白I(hs-cTnI)
- 心肌肌鈣蛋白I(cTnI)的測定注意事項
- 心梗三項及其聯(lián)合診斷意義